臺北市興隆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暨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督導 — 汪淑珍
#興隆社宅工作者
2023.02.22|陳郁仁 文
透過我們員工跟他們慢慢溝通,發現他們其實可以互相協作。大家逐漸發現平宅的人社經地位低,不代表人格有差異。有些還成為好朋友,關係越來越好
臺北市興隆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暨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督導 — 汪淑珍
#興隆社宅工作者
2023.02.22|陳郁仁 文
透過我們員工跟他們慢慢溝通,發現他們其實可以互相協作。大家逐漸發現平宅的人社經地位低,不代表人格有差異。有些還成為好朋友,關係越來越好
汪淑珍是臺北市興隆老人日間照顧中心(以下簡稱興隆日照中心)的督導,專業為護理工作。興隆日照中心位於興隆社宅二區內,一樓為服務健康、亞健康長者的社區關懷據點,二樓是服務65歲以上失能者或50歲以上失智者。
一樓社區據點服務對象為60歲以上長者與社區民眾,服務內容包括共餐、送餐、關懷訪視,也會辦理課程與休閒活動。據點採會員制,一年只須繳納400元的會費,就可以參加課程與活動。早期參加人數不多,主要以安康平宅居民為主。但隨著會員人數越來越多,會員的背景也越來越多元。二樓日照服務對象為65歲以上失能者或50歲以上失智症者(不包括精神疾病患者)。服務內容除了一般的生活照護服務之外,還包括各式課程與活動。課程與活動可分為兩大主軸,包括認知與體適能。前者包括掃地、洗碗、算數、連連看、玩積木等活動,後者則是體能的訓練。兩者都經過專業的職能治療師設計後,由照服員執行。
剛開始,安康平宅居民與其他背景的居民,因生活習慣不同,經常發生衝突。「其實剛開始他們處得並不好。社經地位不一樣,在溝通上、交流上無法融洽。」。不過經過一番溝通與協調過後,兩者之間的相處逐漸融洽,部分甚至成為好友。
「透過我們的員工,逐漸跟他們慢慢溝通之後,久了就發現,他們其實可以互相協作。……一開始溝通不良,但他們逐漸發現平宅的人只是社經地位低,不代表人格有差異。所以有些還是成為好朋友。所以關係越來越好。社經地位高的也願意協助低的。」。
但是她也認為,平宅居民的生活習慣文化「滿有意思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是很輕鬆自在生活的,每天喝茶,天塌下來也不干他的事情。妳知道活在當下是幸福又自在的,他們還是有很多我們值得去學習的地方。」
她回憶一位讓她印象深刻的失智長者,該長者經常無預警地暴怒,曾遭其他機構認定不適托。該長者來到興隆日照中心後,汪淑珍與同事們花費大量時間觀察她的身心狀態,也和藥師合作,擬定相應的策略。經過三個月的努力,該名長者恢復了以往和藹可親的模樣。「所以我就覺得沒有什麼不能,我還是想努力試試看。」她說道。她指出,照顧失智者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即使此時此地有效,當時空脈絡改變,也可能失效。因此,須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持續觀察與調整。一般家庭並沒有這樣的條件,她建議,家中若有失智長者,尋求專業協助可能是比較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