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平宅居民 — 阿珠姐

#興隆社宅好夥伴

2025.02.12|葉芮伶 文

有能力的人就將善意傳出去,有資源的人就提供需要者更多協助。

住在安康平宅的阿珠姐,幼時患有輕微小兒麻痹,27歲出了一場重大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開啟阿珠姐滿載愛的電輪人生。


❝ 搬來這裡,真的看到社會的另外一面……。 ❞


阿珠姐說剛搬進安康平宅的時候,社區住的幾乎都是退休傘兵,雖然曾看過這些「老芋仔」現鈔一字排開都是「連號美金」,但很多人老了錢都被騙光了,老婆也跑了。社區裡同時也住許多低收入戶,所以常看到失能家庭反映在小孩身上的殘酷,阿珠姐能做的,就是把他們一個一個從社區裡「撿回家」暫時照顧。


❝ 如果我不來做,誰來呢? ❞


生活在安康平宅近30年的日子裡,阿珠姐看到了太多人生百態,她清楚自己有多幸運,也明白這些無依無靠的人是有多麽需要多人來照顧他們;所以,有小朋友沒飯吃,她就帶回家煮飯給他們吃;注意到獨居長輩常常不小心火燒厝,她就固定中午12點去社區繞一圈,減少火災意外的發生;發現居民看不懂社會局發的傳單內容,就讀給他們聽。晴天的日子,她會與三五好友、家人們圍在社區樹下泡茶聊天,誰需要幫忙就會去那裡呼喊阿珠姐,即便阿珠姐行動不便,她仍在能力所及內用行動給予社區力量,但她從來不認為這是什麼特別的事。


❝ 不期待社區有多漂亮,就只是『 想要有家的感覺。』 ❞


雖然很常抱怨安康平宅環境太差,但倒頭來發現像這樣小小的、一眼就能看穿的屋舍,是鄰居互相照應最棒的設計。隨著安康平宅將全數被拆遷興建為興隆社會住宅,大部分居民也將搬進新基地,未來,社宅裡會有統一的物業管理,生活方式不再像安康平宅那樣互助氛圍,對阿珠姐來說,儘管社宅蓋得多好、多漂亮,重點是能不能讓社經弱勢者多一點家的感覺?在新的社宅裡營造新的社區鄰里關係?這才是她在意與關心的事。

問阿珠姐為安康平宅做了這麼難道都不求回報嗎?她說願望其實很簡單:「有能力的人就將善意傳出去,有資源的人就提供需要者更多協助。」社宅就是以善意為出發的載體,社會該如何將這股心意精準且持續地施力出去?是值得大家共同面對與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