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盒子負責人 — 蕭羣諭

#興隆社宅好夥伴

2025.02.12|林岱璇 文

當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才能更聚焦在能做的事上面。

微光盒子是文山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從2018年起,他們已陪伴40多位兒少成長,這些孩子可能來自高風險家庭,從一個失衡的狀態,巍巍顫顫的帶著不同的生命故事相聚於此。微光盒子是孩子們能夠安心棲身之處,他們長期致力於從陪伴中建立起正向連結,並透過遊戲和培力,慢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脆弱中找到力量 ❞


創辦人蕭羣諭在成立協會以前,原本是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所的研究生,因為USR計畫接觸來自安康平宅的孩子,當計畫結束後,為了延續這條線而成立協會,履行陪伴孩子們長大的承諾。羣諭之所以能如此執著堅定,相信跟他的家庭背景相關。他的父親在羣諭小學時患了思覺失調症,此後家裡陷入陰鬱,他強迫自己快點長大,努力讓一切看起來正常。直到有一天救護車送走他的父親後,一位醫務人員問起:「你家難道沒有社工嗎?」羣諭才知道原來有這個社會救助的選項,可以不再獨自面對。因此,讓迷茫的孩子有避風港 成為微光盒子設立的初衷。


❝ 當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才能更聚焦在能做的事上面。 ❞


羣諭從東吳大學社工系畢業後,繼續到政大諮商所深造,一路上不斷地在尋找人生解答。這個社會上,很多問題真的太難了,甚至無計可施,如果找不到完美的答案,那我們就回到純粹的陪伴。微光盒子相信被愛過的人會懂得如何好好去愛,有多少痛苦,就會需要多少愛。他們打造一個願意去關心、讓他人有所歸屬的環境,創傷的孩子會在這裡得到接納。所謂「陪伴」就是經歷信任和創造愛的過程,這會是一段很長的相處。羣諭也從這些孩子身上得到回饋的能量。


❝ 我們一定會是孩子的過客。但我們有機會成為不一樣的過客。❞


微光兒少有九成來自安康平宅,早期微光在街頭跟孩子們建立起關係。過去近五十年的歲月裡,安康平宅的居民彼此一直有著強大的連結,社宅興建後這些連結並不會馬上瓦解,將會隱蔽起來。它曾是毒品流通的場所,卻也是居民緊密互助的典範。這些日子以來,除了協會,社會局、基金會等單位也不斷協助這個環境,隨著時間,一股正向力量油然而生,這股力量將會在社宅時代裡持續發酵。接下來,微光盒子即將進駐興隆社宅內,成為你我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