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與同學 — 曹家榮、陳佩瑜
#興隆社宅好夥伴
2025.02.12|葉芮伶 文
打造一個健康的社區環境去支撐個人的心理健康。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與同學 — 曹家榮、陳佩瑜
#興隆社宅好夥伴
2025.02.12|葉芮伶 文
打造一個健康的社區環境去支撐個人的心理健康。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是以「社會設計」為切角,發展以社區、以群體環境為主的諮商策略。學程中,曹教授親自帶著同學走入田野現場,深化課堂知識的理解,累積社會議題的思辨並成為學生們未來的專業養分。在這樣的目標下,世新大學第一個社區實習就選在鄰近學校且即將改建為興隆社宅的安康平宅。
❝ 打造一個健康的社區環境去支撐個人的心理健康。❞
安康平宅裡濃縮了許多社會議題,居民們長期承擔外界眼光與個人生活壓力,社區諮商就成了可以去發揮的空間。社區諮商在近幾年來變得重要,是因為它可以透過定期舉辦活動促進社區互動,讓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舒緩到個人心理情緒,一般無法負荷昂貴個人心理諮商的人也能有排解壓力的管道,達成提升整體社區心理健康水準的效果。曹教授也指出,這樣的社區諮商就像是「社工」與「諮商」的結合,是一種「把社會帶進來的諮商」。
❝ 發現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社會越來越原子化。❞
「家」是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但現代人際關係越來越疏離,少了鄰近人的關心與發現,很多社會問題就這樣被埋住了。學生佩瑜在安康平宅裡邊實習邊陪伴長輩的時候,從漫漫的聊天過程中也漸漸發現平宅居民常有「未知去填補未知」的窘境,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跟社會的連結,這是不是就是社會原子化帶來的影響?希望在生活中的大家也可以去意識到這個問題。
❝ 社宅就只是一個硬體、只是一個空間,它不會自動把人連結在一起。❞
社宅面臨混居是趨勢,所以當社會面對的是一群人而不是個案時,牽涉到的就是整群人或環境該如何一起去改變,這是社會住宅政策轉型時必要思考的議題,也是社區需要理解到的改變。當然,不同背景的社群要面對的議題絕對不同,所以世新大學未來仍會帶著同學們走入不同的在地社區,建立議題與學生的網絡關係,回應當代社會的變化,也爲社會需要的角落做一些些什麼。